秋夜深深北送君,阴虫切切不堪闻。
归舟明日毗陵道,回首姑苏是白云。
送魏十六还苏州。唐代。皇甫冉。 秋夜深深北送君,阴虫切切不堪闻。归舟明日毗陵道,回首姑苏是白云。
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,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。
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,到那时,回首姑苏,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。
苏州: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吴州为苏州,以姑苏山得名。大业初复为吴州,又改吴郡,唐武德四年(621)又改苏州。
沉沉:形容夜色浓重。
阴虫:秋季鸣虫,指蟋蟀。
切切:形容虫的鸣声凄切。
毗(pí)陵:隋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,曾改常州为毗陵郡。
姑苏:苏州的别称。
白云:意为友人去后只剩下一片空虚感觉。
参考资料:
1、萧枫.《唐诗宋词全集·第六卷》.西安:西安出版社,2000:109
2、胡昭著,罗淑珍.《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·第一卷》.北京:当代中国出版社,2001:709
3、赵传仁.《诗词曲名句辞典》.济南:山东教育出版社,1998:285
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到常州来拜访他,返回苏州时,作者乘船送他,此诗即写于当时。
参考资料:
1、周啸天.《唐诗鉴赏辞典》.北京: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,2012:981
这首送别短章,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,历来为人们所传诵。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,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、孤独和惆怅
“秋夜沉沉此送君,阴虫切切不堪闻”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,听着蟋蟀(即“阴虫”。南朝宋颜延年《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》:“夜蝉当夏急,阴虫先秋闻。”)切切的鸣叫声,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,心情异常沉重。
在写法上,这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,通过环境的烘染,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。“秋夜”,点出送别的时间。秋天气氛肃杀,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,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,而偏偏在此时,自己却要送好友离去。“此送君”三字,字字透出送别时的凄苦之情。“沉沉”二字,一方面从视觉着笔,写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,黑夜深深,无边无际,什么也看不清;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相当沉重,可谓一箭双雕。同时,作者又从听觉着笔,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,“切切”的叫声似在相互倾诉,又似在低低饮泣,这悲伤的秋声,使即将离别的人不忍卒闻。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,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,交叉描写,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,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,这种愁苦具体形象,伸手可触,真正做到了“不著一字,尽得风流。语不涉难,已不堪忧”(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》)。
这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,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,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。作者想:今夜,虽然有离别的愁苦,但毕竟还没有分手,还可以在一起倾心叙谈。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,到明天,当我再在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苏州时,那就见不到你了,唯见到满天的白云。到那时,凄然孤独之情,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。
这两句看似在写明日的白天,其实仍是在写今晚的秋夜,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安排,更为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。
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“实”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,“虚”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,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;诗人借助想象,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,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(留恋、孤寂和感伤)。
全诗结构巧妙,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。叠字的运用使诗读来琅琅上口,富于声情美。
皇甫冉,字茂政。约唐玄宗开元五年(公元717年)出生,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(公元770年),润州(今镇江)丹阳人,著名诗人。先世居甘肃泾州。天宝十五年进士。曾官无锡尉,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,终左拾遗、右补阙。其诗清新飘逸,多飘泊之感。 ...
皇甫冉。 皇甫冉,字茂政。约唐玄宗开元五年(公元717年)出生,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(公元770年),润州(今镇江)丹阳人,著名诗人。先世居甘肃泾州。天宝十五年进士。曾官无锡尉,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,终左拾遗、右补阙。其诗清新飘逸,多飘泊之感。
和张自行过城南作画。明代。钱宰。 负郭高居昼不开,绕阶流水绿于苔。花前洗笔供诗画,马上敲门知客来。深树流莺通宴席,碧香浮蚁滟春杯。官衙正在行军幕,醉后何妨犯夜回。
热河三十六景诗 其二十一 青枫绿屿。。玄烨。 石磴高盘处,青枫引物华。闻声知树密,见景绝纷哗。绿屿临窗牖,晴云趁绮霞。忘言清静意,频望群生嘉。
凉。。弘历。 春雨既优沾,望晴人尽同。朝来徂云净,树杪吹凉风。一慰复一虑,新麦正芃芃。过寒生理妨,踟蹰意无悰。可知为农忧,循环无始终。
诉衷情·茫茫云海浩无边。宋代。赵师侠。 茫茫云海浩无边。天与谁相连。舳舻万里来往,有祷必安全。专掌握,雨晹权。属丰年。琼卮玉醴,飨此精诚,福庆绵绵。
甲子请告绝句十二首中多缀以旨意亦葵藿之思 其一。明代。林熙春。 为赋初衣愧不才,宁云几动见几回。起家忠谏劳天语,一字千金换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