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栏梨花

东栏梨花朗读

梨花淡白柳深青,柳絮飞时花满城。

惆怅东栏一株雪,人生看得几清明。

译文

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,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,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。

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艳的梨树,又有几人能看清这纷杂的世俗人生。

注释

东栏: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。

柳深青:意味着春意浓。

柳絮:柳树的种子。有白色绒毛,随风飞散如飘絮,因以为称。

雪:这里喻指梨花。

清明:清澈明朗。

东栏梨花创作背景

  此诗是四十一岁的诗人于公元1077年(北宋熙宁十年)所作。公元1076年(熙宁九年)冬天,苏轼离开密州(今山东潍坊诸城),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。第二年春天,苏轼到徐州赴任,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。这是其中的一首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曾枣庄 等 .宋诗鉴赏辞典 .上海 :上海辞书出版社 ,1987 :378-379 .

  《东栏梨花》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。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,人生短促之愁情;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,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,让人们感受到了“人生苦短”,引人深思。

  首句以“淡白”状梨花,以深青状柳叶,以柳青衬梨白,可谓是一青二白。梨花的淡白,柳的深青,这一对比,景色立刻就鲜活了,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:满城飞舞的柳絮,真是“春风不解禁杨花,蒙蒙乱扑行人面”,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,春意之浓,春愁之深,更加烘托出来。

 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,突出了梨花的特点。它不妖艳,也不轻狂的神态,又在第三句“一株雪”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,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。其实,这“一株雪”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。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,清廉洁白,坦荡如砥。在咏梨花时,苏轼用了“柳絮飞时花满城”来加以衬托,梨花既不像“颠狂柳絮随风去”,也不像“轻薄桃花逐水流”,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。诗人还用了“人生看得几清明”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“清明”。“一株雪”和“几清明”是对偶的写法,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,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,后两句意境如下: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,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,同时柳絮在飘,落在作者身上,作者也变成了“一株雪”,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,最后一句,人生看得几清明,人生能有几次清明,这是补足前句“惆怅”的内容,更增添悲凉的气氛。苏轼的诗,一向以豪放著称,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。

  诗人完成这首诗已年届不惑,翻来覆去也才只看过了40个清明,心中无法揣测还有几度梨花可看。清明年年如期而至,梨花岁岁伴着漫天飘扬的柳絮,而如寄的人生则只有一个盛年,诚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所叹:“梦里青春可得追?”这正是这首梨花诗深藏着的绵绵不尽的情思,它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悟,是他清明人生细腻而真实的写照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 ...

苏轼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林壑晚逾胜,风尘远暂忘。物情嫌肮脏,吾意在耕桑。

败叶虫行篆,浓花密占房。浮生堪浊酒,穷远任苍苍。

()
释元肇

方壶圆峤神仙经,远不可到虚其名。东嘉自古山水郡,往往俗驾回山灵。

了知天地不终惜,雁荡殿出集大成。辋川无人王宰死,五日十日徒劳形。

()

马令园中本,移来村墅中。

太官令却献,黄帕不来封。

()

阅物一双醒眼,藏身数卷奇书。休言世事蕉鹿,输与神仙蠹鱼。

()

风涛自吐吞,今古向谁论。山欲截江住,云思挟月奔。

潮汹瓜步阔,峰拥秣陵尊。多少登临客,都无名姓存。

()

楼阴入清湖,南风渡歌鼓。旅梦不自持,悠扬定何许。

醒来疏雨过,两目隘泥土。虑澹地亦偏,桐花映窗户。

()